推进和谐电视文化建设 繁荣社会主义电视文化
杨伟光
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的讲话是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建设和谐文化的纲领性文献。讲话中,他要求文艺界把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作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作为我国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庄严使命。这两个“作为”要求非常明确,一个是“文化工作的主题”,一个是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作为当今第一传媒的电视,应该响应号召,把建设和谐电视文化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探索。
建设和谐电视文化,关键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精神,传播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要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倡导和谐观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电视作为当今第一传媒,担负着建设和谐文化的庄严使命。电视艺术界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要实现这一庄严使命,首先要加强现实题材的影视创作。
1.加强现实题材的影视创作,是党中央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需要。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影视创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中宣部、广电总局也反复强调要加强现实题材的影视创作。这表明,党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是相通的,一致的。一些电视剧比如《渴望》、《咱爸咱妈》、《一村之长》、《婆婆》、《刘老根》、《家有儿女》等都受到观众的欢迎。与此同时,韩剧在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都有很高收视率,被称为韩流,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韩剧反映的多是家庭成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播的是以儒家思想主导的伦理道德观念。我们的电视台是在22点以后播出韩剧,但收视率高,相关的DVD更是畅销。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对电视剧文化品位的新的追求,对电视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谊、关爱的追求,对过多的历史戏说剧的厌烦,对打斗戏、男女之间的调情戏、狂吻戏、床上戏、第三者插足戏的厌烦。这更表明,广大群众对于和谐文化的呼唤。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大力支持文明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的文化,使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2.加强现实题材的创作,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基础,有丰厚的土壤。
毛泽东同志讲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活改善,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中期,出现了电视剧《外来妹》、《情满珠江》、《和平年代》、《英雄无悔》。近几年又出现了《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任长霞》等优秀作品,播出时都引起轰动,获得了高收视率。但是现在真正反映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品还不多,这就值得我们总结、反思。并不是现实题材的戏没有生活基础,更不是现实题材的戏观众不爱看,而是我们的作者没有到火热的改革大潮中去,不熟悉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不能深刻地反映改革大潮中创业者的激情、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因而不能创作出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脱离了人民的生活,创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关注群众的疾苦,体察人民的愿望,反映群众的需求,是人民艺术家的天职。然而,现在许多艺术工作者不但不了解工人、农民、士兵,而且还存在着浮躁情绪,写出初稿就想拍,不愿作修改,更谈不上反复推敲。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强化精品意识,集中应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制作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不要总是在低成本中运作。现在往往是在剧本创作、拍摄制作上都不愿下大工夫,所以粗制滥造的节目多,优秀作品少。
3.在现实题材创作中,要实施精品战略。
坚持“精品至上”、“优秀节目为王”的理念,以质量打天下,以质量保市场。关于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有的同志提出“眼球为王”,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对的,如果能吸引眼球的就为王,那三级片就可以为王,这种提法会把影视创作引向庸俗、媚俗。还有人提出“内容为王”,这种提法也不科学,每部电视剧都表现一定的内容,有内容就能为王吗?我认为是“优秀节目为王”,现在每年制作一万几千集电视剧,比较优秀的大约占10%左右。优秀作品的比例显然是太小了。
4.电视剧市场应实行优质优价,现金支付。
优质不优价,制作单位就不敢投大钱去制作电视剧,就会造成产销的恶性循环。投资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低,这是关系中国电视剧事业是否兴旺发达的大问题。
转载《当代电视》2007年第2期(本文作者系bet365资讯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