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型史诗电视剧《寻路》研讨会纪要◆何岿然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大型史诗电视剧《寻路》于6月18日登陆央视一套,使亿万电视观众能够从中共同缅怀革命先躯的革命精神。6月20日下午,由bet365资讯端、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电视剧《寻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该剧主创以及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和媒体记者共五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以下摘要按发言顺序排名)。
会议由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主持。他说,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国视协、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和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来邀请各位专家研讨这部电视剧的艺术成就、创作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无论是对主创人员的肯定,还是对《寻路》这部电视剧成就的肯定,我们希望这个研讨会的成果能够在各个媒体上有所体现。通过媒体的宣传,引导观众欣赏和观看这部电视剧,这是我们研讨会的功能,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对于这次研讨活动,《当代电视》要做一个专版,到年终,我们协会还会出一本书,把今天研讨会的成果收录进去,作为资料保存。我希望借今天研讨会的东风,电视剧《寻路》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受到更多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首先致辞。他说,《寻路》的题材厚重、意义深刻,独具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践行文化担当。天津市委、天津广播电视台秉承多年来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深入开掘中国革命历史的宏大主题,编剧王朝柱先生以一名革命老童生的纯情去叩问一段极难由编剧驾驭的历史,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过程中的求索精神。他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共同肩负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演绎得宏阔壮观、感人至深。这种为了党的事业在电视剧创作上攻坚克难的执着,在娱乐节目风行的今天实在难能可贵。第二,尊重历史真实。这部电视剧的创作团队怀着对革命先贤的敬仰,以敬畏历史的态度去探寻历史真实的轨迹,去挖掘革命实践的教训,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五年间的坎坷发展历程,深刻地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期,历尽千难万险找到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对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新中国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第三,锤炼史诗品格。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在宏大叙事中,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传播着艺术的美妙,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彭德怀等革命领袖和国共双方各方面社会人物百余位的生动形象,充分展示了中国革命先躯留给后世万代的宝贵精神遗产。剧中情理兼蓄的场景和生动细节融会了丰富翔实甚至鲜为人知的史料,显示出创作者驾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语言的非凡功力。知古鉴今,慎终追远。我们相信,这部在历史观察、考量辨析等方面具有新突破、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上气象万千的大型史诗电视剧《寻路》,将成为一部极好的党史教材和历史教科书,为党员干部、特别是为青年一代提供珍贵的教义。电视剧《寻路》将与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精品力作,如《辛亥革命》、《长征》、《延安》、《解放》、《开国领袖毛泽东》等一起构成一部中国革命发展史的电视剧鸿篇巨著,轰轰烈烈地载入我国电视剧发展史册,产生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万克:今天是继6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电视剧新闻发布会、6月16日在北京的研讨会之后,在天津再一次就《寻路》的开播请专家来把脉会诊。6月18日,《寻路》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播了,肖怀远主任说,这个开播带来了我们的三个祝贺,一个是为纪念建党92周年献上厚礼,二是向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献上了贺礼,三是18号正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动员,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总动员的时刻,我们以此剧开播作为祝贺。天津广播电视台作为《寻路》的制作方,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寻路”的剧名是夏潮书记亲笔题写的,为这部剧增添了光彩,所以在此特别对中国文联、中国视协表示感谢。天津广播电视台与金牌编剧王朝柱合作,在近七年间创作了三部作品《解放》、《辛亥革命》、《寻路》,王朝柱为天津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三部作品使天津广播电视台在全国电视业界的地位相对稳定和提升。因此,此后我们还要继续这种合作。
著名编剧王朝柱:见到大家总觉得格外亲。上世纪50年代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那时这个学院在天津。我的从艺也是从天津开始,没想到后来改行当编剧,第一部戏就是《巨人的握手》,是在天津开始的,我的人生中最艰苦的时期也在天津。回想起来,从《解放》到《辛亥革命》,再到《寻路》,为这三部剧天津人民用了将近两个亿。我创作这三部剧的后台老板是谁呢?是天津,播出平台的老板是中央电视台。我诚心诚意地给天津的人民鞠个躬,我向天津人民表个态,尽量让你们用钱少一点,我用功多一点,把我们下一部合作剧拍得比现在好一点。这部剧是从另一个历史阶段开始的,表现建立最广泛的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顾问、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6月18日电视剧《寻路》在中央电视台一黄播出了,应当说作为制作方的天津市和中央电视台已经开始收获成功。2009年中央电视台一黄播出电视剧《解放》,2011年播出电视剧《辛亥革命》,2013年播出电视剧《寻路》。经过将近七年的奋斗,由一个省为主制作的重大历史革命题材陆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形成这样巨大反响,我觉得是应当提出一个概念时候了,这就是中国“天津现象”,当代中国宣传文化工作中的“天津模式”。我觉得“天津现象”从这三部剧来看至少有五个特点。第一,连续推出影响全国的精品力作,而且都是在中央电视台一黄时间播出。第二,这三部片子都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而且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超一流作品。第三,都是在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播出。《解放》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播出,《辛亥革命》是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播出,这次《寻路》是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播出。第四,这三部剧,当然《寻路》刚刚播,前两部都已经获得了全国最重要的奖项,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广电部的飞天奖,中国视协的金鹰奖,我想《寻路》至少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第五,从《解放》到《辛亥革命》再到《寻路》,这三部片子在几年之内播完,实际上不只在重大题材剧中,在整个电视剧创作中都形成了一种气候,形成了气场,打造了一个品牌,成为一股引领和推动中国电视剧蓬勃发展的力量。
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原主编李硕儒:“天津现象”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抓原创,抓导向正确的编剧,抓实力雄厚的编剧。他们用他们的剧来净化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以鼓舞,给人们以追求。《寻路》让我们看到第一代革命领袖们是怎么追求的,他们追求的是什么,他们以什么作为精神追求的支柱。第二,抓人物塑造。《寻路》有近三百个人物,而且都是有名有姓,呈现得很到家、很到位,多有点睛之笔。关于这部剧的写作,我认为编剧敢于真实深入地写人,写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写这批寻路者的分歧、争论、斗争是这部剧的另一个贡献。这既凝聚了作者的胆魄学识,也标识出历史的成熟、时代的成熟。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这部剧注重诗性、文学性、文化性,并将其融入人物故事之中,这是这部剧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天津作家协会分党组成员、著名作家赵玫:鸿篇巨制《寻路》,让广大电视观众生动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并成为一部形象而立体的教科书,而最后一集应该说更加耐人寻味,尾声中始终以毛泽东探索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作为主线。尽管毛泽东始终寂寞地坚守着他的路线,却最终不能得到同志的支持和共产国际的认可,于是宁都的那场戏将毛泽东的性格极具风采地表现出来,他在阐述了所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念后,离席而去,很有风骨。尽管最后的镜头是毛泽东携妻女潸然而去,但在渐行渐远的跃马扬鞭中却还是耐人寻味地埋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以伏笔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中国革命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或者这亦是承前启后的一个篇章,是又一部革命历史史诗的壮丽开始。
《中国艺术报》社长向云驹:《寻路》这部剧是王朝柱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全景中的又一部新作和力作,笔墨集中在中国建党初期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和全面的白色恐怖,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与恐怖中的摸索、探索、求索。对这一段以“寻路”为主题的艺术再现,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因为其内容非常丰富,细节也非常多,所以以宏大的景象和影像全景式地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寻路》是一部形象生动鲜活的革命历史教科书,它集中了分散而又丰富的历史资料,串联沟通了零散的历史信息,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段高度概括出历史事件和主题,鲜明地揭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艺报》原主编郑伯农:《寻路》这部剧延续了王朝柱创作的特点,是一部文献性、美学价值、艺术性相结合的荧屏史诗,它既是生动的艺术作品,又是可以当教科书看的党史、革命史作品。宏大叙事加上生动的细节,这些都是王朝柱创作延续下来的。但是这部作品也有新的特点。它抓住了一个主题—寻路,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民族复兴、振兴的道路,而且开掘得很深,像《寻路》这样的描写,我觉得它是过去所没有过的,具有新的开拓。我很赞同李准提的观点,就是“天津现象”、“天津模式”。对这个创作组,对以王朝柱为核心的对待史料的严肃态度,对文艺事业的责任心,都是值得肯定的。现在正值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又要整顿党的作风,非常需要弘扬正气,所以这部剧出来得很是时候,对文艺界树立新的风气,天津是走在了前面的,很需要加以肯定。
天津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罗澍伟:首先,《寻路》以刚毅肃穆的辉煌气质、苍劲壮丽的艺术风格交织成一部回肠荡气的史诗,给广大观众难以言喻的心灵和精神震撼。它不仅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历史教育,而且使我们对那一段曲折历史的感悟得到了升华和洗礼。其次,《寻路》的思想性在于全剧在探究历史兴衰的同时,丰富和延展了历史的生命,向广大观众揭示了历史中蕴藏着的立足现实迈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最后,《寻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全剧的结尾充满了言语不尽的含蓄,似乎让广大观众通过历史的尘埃窥视到了一个伟大民族即将来临的复兴,使历史的追寻与现实的宿愿相约在了广大观众的视野之内。故事的终结往往就是开始,在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艰难的革命道路已经告一段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将怎样继续走下去?《寻路》恰恰从历史的回眸中探寻到了启示,提出在这条新路上应该如何进行力量积蓄和精神追求。
《小说选刊》杂志社原社长柳萌:《寻路》与《长征》、《延安颂》、《解放》相比,取材于不同的历史进程,人物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跟他们的战友,但给人的印象是新鲜的,没有一点老旧感,没有重复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靠的是什么?我觉得除了王朝柱的才华之外,还有他的激情和进取心。在《寻路》里有两个工人阶级出身的人,一个是向忠发,一个是顾顺章,他们都是因为生活问题跟女人问题最后出了事。相反,知识分子都是英勇就义了,这一点与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不大相同。王朝柱写起来完全没有从概念出发,而是忠于历史,这一点很值得注意。《寻路》是怎样的一部电视剧呢?我认为它是一部用现代人的视角生动解读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它超越了历史事件的本身,除了通常说的具有史诗的品格,它还是一部极富现实启示意义的作品。特别是我党在面临困难的当口,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对照着先辈来反省一下自己的理想信念,看看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差距。
《解放军日报》文艺部原主任陈先义:据有关数字统计,《寻路》刚开始播就吸引了广泛关注,我觉得因为它有特点,第一是写矛盾;第二是写坚守信仰与背叛信仰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和交锋。除了写烈士以外,还写了叛徒,这几个叛徒给革命造成的损害极大,这些人背叛信仰都是从追求腐败的生活方式开始,这部电视剧给我们今天的共产党敲了一个响亮的警钟;第三是揭密性,剧中讲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材料;第四是这部剧的成功说明内容为王是个颠覆不破的真理,《寻路》这样高质量、有民族气节的好作品,才是国家迫切需要的。
天津市文广局局长郭运德:《寻路》是对一种历史进程的高度把握和驾驭,是在真正的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的合理想象和虚构。它使得非常苍白的历史变得具有人性化、人情味,把残酷的现实进行了逼真的表达,这种逼真的表达就是不回避矛盾,将正反两面的血的教训非常鲜活、毫不客气地展示出来,揭示了一系列在这样波澜壮阔的复杂残酷的敌我斗争中,很多人、很多革命者,甚至是革命领袖都背叛了,让人从背叛中体验到忠诚的可贵。共产党寻路是用革命的鲜血寻出来的,是毛泽东在内的一系列共产党人用生命、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这样的寻路过程既是承接了我们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对一种救国、报国信念的延续,更是对我们共产主义运动的体现。共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寻路的过程,中国革命是一个寻路的过程,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依然是一个寻路的过程,寻路应该是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张春生:大型电视连续剧《寻路》是一部抒写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经典之作。它以史诗般的挥洒和精细的雕画,描绘出一幅隽永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四·一二”大屠杀后的革命低潮,带领大众求索一条推翻黑暗统治并走向光明道路的历史画卷。《寻路》的意义不单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而是形象地记录了毛泽东等人在革命关头,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所做的启明之旅、方向之旅、奠基之旅。尤其在今天,这部电视剧更成为推进中国特色进一步发展的思想教科书。《寻路》对革命领袖的塑造,突破了只注重胜利的结果而轻于写挫折后的困惑和困惑后的选择。《寻路》的思考是具有思想与艺术魅力的思索,这种思索不仅是对历史的准确回顾,更是对今天的以史为鉴和继往开来的推动。尤其是困难中的求索,给广大观众以追寻历史走向明天的正能量的感染,展示出“求索的魅力”。
《当代电视》杂志主编、文艺评论家张德祥:《寻路》给我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有的时候真理是一种理想状态,所以毛泽东说,要让人们认识真理,光有经验还不够,甚至要有教训。这部剧仅仅写了五年时间的历史,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四·一二”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以后独立领导革命,探索自己革命道路的五年。虽然只有五年时间,但这五年时间揭示出了一个真理。毛泽东说的那句话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要让人们认识真理,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要有经验,有时候恰恰是在教训中才能真正认识到真理。剧中直接描写的不光是共产党两条道路之间的冲突,在根据地对同一事件的认识也有冲突。比如剧中朱德杀了几头猪犒赏三军,毛泽东对此却大发脾气,不给面子,让朱总司令下不了台。过去是很少在艺术作品里见到这样的场景,包括毛泽东跟陈毅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有曾志与毛主席在漳州相遇,这场戏意味深长,非常有诗意,非常美。并不是说革命一定要写得血雨腥风,也应有战友之间的友谊和感情,这种东西写好了,是感人的。在《寻路》中,这样精彩的动人细节、矛盾冲突非常多,这部剧至少是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有探索、有创新。剧名叫《寻路》,我觉得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次探寻,而且是取得了成功的。
《文艺报》总编室主任徐忠志:从《寻路》中我们看到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黄洋界大捷、古田会议、三次反围剿胜利,一直到宁都会议,看到了我们早期的共产党人何等朝气蓬勃。这部剧跟《长征》、《辛亥革命》、《解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始终坚持着对历史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和对人的尊重,尤其对人的尊重体现在电视剧的表达上,这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非常难做到,因为这些人都已经在历史上定型了,很难再挖掘他、再表现出新意。把人物写好,是这部剧的特点。中国革命寻路的这一段历史所揭示出的道理,对于当今世界革命也有重大启示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剧不仅在谈中国,也在谈世界。中国革命也是世界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寻路历程,也是世界人民求发展、求解放、求富裕的路程。这是《寻路》所揭示的主题,也是它提供给我们今天观众的可贵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寻路》这部电视剧生逢其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总书记说要实现中国梦,梦的实现要靠路,要有路径,《寻路》的路是什么路?第一条是用艺术的形式、审美的方式呈现出的中华民族应该坚守的哲学之路。这在今天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今天搞经济建设,搞现代化建设,有人就是主张把外来的美国的那套、西方的那套生搬硬套,拿来就用,不管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因此,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拿艺术建设、艺术发展来说,电视剧应该是生长在我们中国的国土上的,尽管有诸多问题,但是我认为主流是好的,比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是以王朝柱为代表的创作集体,生产了一批优秀作品,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引领中华民族物质建设高潮到来的时候,要努力去攀登精神制高点,占领精神领地。天津在这方面就占领了精神高地。所以我为天津叫好,为王朝柱老师叫好,为我们年轻的张导演带领的这个实践在第一线的集体叫好。最后说两句话,这部剧现在完全扣中了习近平的八个字—知党爱党、知史爱国。看这部电视剧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知道党才能爱党,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才能爱国。所以不知党焉能爱党,不知史何能爱国?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作为一个国有电视台,它的责任、它的担当、它的使命,天津台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和启示。一个电视台在我们国家的体制下,首先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否定的。其次又是当今社会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文化传媒机构,这也不能否定。如何把这两点有机地统一起来,天津广播电视台做了很好的尝试,抓住电视剧这样一个切入点,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天津拍摄了三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这不仅是以一个地方的眼光,而且是站在国家的层面来思考问题,站在国家、民族,甚至站在执政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电视台同时又是现代的文化机构,文化要有文化艺术、文化担当、文化人的眼光、文化人的素养,像肖怀远同志、万克同志、王朝柱同志。光有政治家不能搞文化机构,得尊重、敬畏文化,要能够跟我们的艺术家形成和谐的氛围,包括年轻的张导这样的创作团队。天津生逢其时,天津市的领导同志和天津广播电视台的同志,他们有一种文化和艺术的眼光和素养,他们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把我们这些艺术家、文化人联系起来了,所以才有可能优势互补地产生出《辛亥革命》、《解放》、《寻路》这样的文艺作品来滋养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的人民“补钙”。不能光是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还要教育人民,这个旗帜是高高扬起的,群众是需要教育的。正是因为天津市的领导同志和天津广播电视台的这些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些同志形成了一种“天津现象”,所以才有了现在这样一部电视剧。天津台确实给我们很多地方台,包括我们国家电视台提供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启示。
来源:《当代电视》杂志社
作者:何岿然
责编:胡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