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
(2002.12.22长沙)
一..观众最喜爱的演员:
孙海英 吕丽萍
二.电视艺术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理论类(19名)
一等奖:
《多元共生的记录时空――90年代中国纪录片文化形态与美学特质》
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
二等奖:
《中国电视文化理念的嬗变和趋向》
高 鑫(北京广播学院)
《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
唐建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
《当今电视文艺浮躁现象剖析》
郭文蜂(延安广播电视台)
三等奖:
《新版〈东方时空〉为何悄然出局》
宋 洁(北京广播学院2001级研究生)
《进步与反思――因“中国电视纪录片20年”所想》
郭际生(南方电视学刊)
《大众文化时代的多少征候――2000多少传媒时潮现状分析三题》
周 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电视散文的文学品格》
朱羽君(北京广播学院)
提名奖:
《直面市场:中国纪录片当前境况描绘》
何苏六(北京广播学院)
《关于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几点思考》
徐正浩(江西电视台电视剧部)
《论电视电影的艺术特征》
张阿利(西北大学文学院)
《论市场机制中的电视文化效益》
谭言歆(深圳电视台)
《对我国电视剧歌曲若干美学问题的探讨――兼论中西文化对我国电视剧歌曲的影响》
费邓洪(广东当代文艺研究所)
《行云流水 美在律动――关于电视文艺晚会节奏的美学探索》
萧盈盈(北京广播学院2001级研究生)
《大众文化时代的电视剧创作》
潘晓生(济南大学社科处)
《电视整体形象包装意识论》
蔡大明(深圳电视台)
《“注意力”·“文化力”·“创新力”――对国际背景下湖南电视文化产业的思考》
李耀武(湖南电视台社教中心)
《纪实与影视艺术》
周 文(北京广播学院)
评论类(27名)
一等奖
《现实反腐剧的创作嬗变》
逄格炜(北京广播学院)
《古老屋檐下的生命轮回》――解读纪录片〈祖屋〉》
杨国光(太原电视台)
《我是谁――〈橘子红了〉的女性意识》
曹兰琴(北京广播学院2001级研究生)
二等奖
《质疑皇帝剧》
彭俐(北京日报)
《橘生淮北的尴尬——记暧昧的〈橘子红了〉》
宋洁(北京广播学院)
《纪录片主观理念的顽强体现》
杨浦(北京广播学院)
《迷失开橘园中的人性》
郑永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视散文的文学美——评〈永远的廊桥〉》
林力(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三等奖
《新的观点 深的拓进——近年中长篇军旅电视剧态势巡略》
边国立(解放军艺术学院)
《一个灵动的鹭鸶世界——对纪录片〈袁扁的鹭鸶〉的一种解读》
黄顺铭(《西南电视》编辑部)
《艺术铺垫的强势与主题摇摆的弱势——浅谈〈橘子红了〉的艺术表现及其内在走向的矛盾》
王雨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理想、理性与艺术激情》
姜静楠(山东大学文学院)
《客观与真实的异化——电视纪录片〈英与白〉的批评》
梁蓬飞 殷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被观看与被损害的形象——谈电视节目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
郭如欣(济南市广播电视学会)
《可可西里的脊梁——评电视纪录片〈平衡〉》
余辉(湖南电视台)
《走进误区的电视综艺晚会》
尚书华(白山电视台)
《明星?英雄与电视媒体》
贾雷鸣(宝鸡电视台)
《要看到紫禁城内外的血泪》
朱辉军(中国电视报)
提名奖
《光荣属于燃情岁月——近期军事题材电视剧漫评》
李洋(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
《记录的“另一面”——〈杨家家事〉引发的思考》
余辉(湖南电视台)
《主旋律影视剧为何走红荧屏》
崖丽娟(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
《军魂铸就的旋律——论电视剧〈惊涛〉音乐的艺术形象》
刘智忠(广东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
《新观念·新手法·新追求——22集电视连续剧〈张学良〉的艺术特色》
周迅(中国电视信息)
《走向自然与民俗——评四川电视台2001年新纪录片》
孔解民(四川电视研究室)
《化腐朽为神奇——评长篇电视讽刺喜剧〈王保长歪传〉》
杨萌(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情景喜剧: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